那句出自明代文征明的《七律·盛夏观海上日出》,这么说来,叶帅不知明代的事情?
她从原主记忆中,只知道此时乃是文朝,国姓‘古’,可之前叶帅能说出唐代的词句,那起码唐及唐以前应与她记忆中一样。
明代的不知道,难道是在宋时拐了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宋代6游的诗,一直传唱到千年之后,只要存在过,叶帅就不可能不知晓。
“好诗!
如叶殊一般乐观向上。”
“呵呵……我不会作诗,只会背,这两句都是背的别人的诗作。”
看来是在唐之后、宋之前拐了弯。
叶殊在心中如此肯定后,也稍稍放下心,起码不至于因缺少常识,导致回去后言行过于突兀。
原主貌似就没怎么走出过小渔村,其记忆中的有用信息其实极为有限。
闲聊这两句后,两人便起身随便弄了点吃的,就正式开工了。
如今,叶殊与叶帅两人已经颇为默契,前者自行上船查看,后者去寻断木以及其它修船可能会用到的东西。
到底是亲眼看着叶殊修船长达一个多月的人,找来的东西还是很靠谱的。
叶殊看过后不禁吹了声口哨,玩笑道:
“不错!
能胜任副手了哟!”
叶帅只是温柔的笑了笑,便上前帮忙了。
叶殊因担心原主爷爷的病,对船只的修缮上只力求能航行,至于舱室、甲板等等地方并未去管。
可即使这样简化了,到船能下海还是用去了整整七日的光景。
当然,这七天他们不仅仅是在修船,毕竟接下来恐怕至少都要航行月余时间,必备的物资还是要准备的。
例如盛装淡水的容器,这个他们准备得尤为充足。
没水喝,真的是天下酷刑之最,没有之一。
两人一点儿也不想再来一回。
再就是盐,这个好办,每次做饭时他们都会顺便熬煮海水,再用容器装了,摆在沙滩上晒成盐。
最后才是食物储备与必用工具。
其中食物是最易获得的,这座大岛上全无人烟,不仅各种小兽、禽鸟极多,其它吃的也不少。
比如各种果子、野菜,但凡是叶殊指出来能吃的,叶帅就将见到的全采摘了下来。
摘得最多的便是椰子,甲板下几乎足足有半数的隔舱,全装的这个。
其次就是一种黄色、有拳头大小,从土里扒拉出来的东西,叶帅记得叶殊见到此物后,乐得一蹦三尺高。
那肯定是好东西,叶帅理所当然地又装满了剩余的隔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