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网

43 榜下捉婿(第1页)

《新荆》全本免费阅读

北宋汴京城外西侧,有两座御苑南北相对,北为金明池,南为琼林苑。

苑东南有一座高几十丈的假山,山上亭台楼阁,山下锦石铺路,岸柳拥池,碧波生辉。

唐朝时期,新科进士及第后在曲江举行曲江宴,池南有紫云楼、西侧有杏园、慈恩寺,每年集宴,奏乐泛舟,热闹非凡。

新进士们于“曲江宴”

后,会移饮西邻的杏园,推选同榜中最年轻俊美的两位为“两街探花使”

,也就是“探花郎”

,骑马遍游当地名园采摘名花。

届时“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

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填塞,莫可弹述”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欢饮达旦,热闹非凡。

北宋的琼林宴便是宋时的“曲江宴”

,但不再是两名“探花郎”

摘花,而是由皇帝御赐所有进士金花,进士从东华门外的天街骑马簪花游街,在众人瞩目下进入琼林苑中赴宴。

形式上较唐朝时期拘谨了些,但因为如今三年才开一次科举,受瞩目的程度反而上升了。

北宋时期簪花不分男女老幼,但也有个别不喜欢的。

司马光当年进士及第,拿着那朵花就觉得别扭,但还是“君赐也,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甚是勉强,好像他是去遭罪的。

蔡卞曾与亲友谈起这则故事。

进士的簪花游街是一种殊荣,也是一种权利;当拥有了一种权利的人开始谈论这种权利的好坏,那么他她就已经远离了那些尚未得到权利的普通人。

——当司马光想表达他自己的清贵时,他已经无需再去关注那些未获殊荣的普通百姓的看法了。

从他接到御赐之花的时刻开始,他已经不再是普通人。

殿试之前,汇集汴京的士子们为了让自己笔下文章紧跟形势,都费了大力气去搜集、研究这段时间,尤其是近三个月以来的政事。

吕惠卿和司马光关于青苗的辩论也在其中,当司马光提出青苗法存在强行摊派时,吕惠卿反驳“青苗法,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

,司马光的回应是“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

——愚民只知道借债的好处,不知道还债的危害。

司马光如今已有官身,自然不会将自己列入愚民。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