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的确就是这么干了,还干得很用心,很好。
为什么?
这个女孩儿身上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姜绮第一反应是她和谢负青有渊源。
虽然蒋氏有记述她儿时被情绪失控的谢负青打骂虐待,但她也提到自己的良知和同理心都是从母亲身上汲取才得以芽的。
这个女孩儿不可能是谢负青的学生,但女孩儿的父母呢?他们是否和谢负青有关呢?
姜绮离开了教室。
她绕着整个祠堂晃了一大圈,才终于才一个充作办公室或者档案室的偏房找到了自己想找的东西。
学生毕业册。
并不是现在这条时间线上的毕业册,而是谢负青那个时代的。
谢负青来到蒋家村支教的目的是“把她们拽出去”
,她想要给村子里的女孩们一个读书的机会,让她们有可能走出这个村落,走出这座大山,走进阳光底下生活。
所以她的学生里一定会有女孩儿。
姜绮不认为蒋氏会很热心肠,关怀教育蒋家村里所有女孩。
在蒋氏自己生存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她再盲目施救,那不是善良了,是蠢。
所以按年龄辈分来看,蒋氏和女孩儿的父母辈熟识,有很深的情分在,事情才合理。
她更可能认识女孩的母亲,在蒋家村男女大防必然苛刻,女性和男性之间很难有接触。
因此女孩的母亲,很可能就是谢负青没疯之前的女学生。
姜绮用手把毕业册上的一层灰抹掉,翻开来,第一页就是年级大合照。
上面用红笔写着一行大字:蒋家村希望学校xx9o学年全体毕业生。
这行字是谢负青的字迹。
她借着油灯的光看照片下附的名字,果然从中现了“谢负青”
三个字。
姜绮把名字对上脸,谢负青坐在毕业照第一排正中央。
她穿着一身天蓝的长裙,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垂在肩膀上,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镜头,嘴角微微上扬,清秀的五官带着笑意。
可姜绮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
她伸手把谢负青笑着的下半张脸遮住,觉单看眼睛,谢负青其实是在哭的。
她双眸含泪,嘴巴是笑着的,但眼睛却透出难以掩饰的绝望和悲哀。
为什么呢?
姜绮看向她搂着的那个孩子。
五六岁的样子,很瘦弱,扎着个紧紧的马尾辫,左眼下方有颗小小的红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