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和张氏应了,自是更加着急准备。
初五日众人五更便起来赶到白蜡头打果子,这次连张氏都去了,留下黄氏在家做煮饭喂猪等杂事。
一家人推了一辆独轮车,一担围箩,快速地收了杨梅,回来吃了饭,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
禹寿另挑一担干菜、药材。
张氏背一篓麻线,背着一兜初四煮好的长豆角籽糯米白粽子和草药煮鸡蛋当午饭。
黄氏提了一篮子鸡蛋。
一家人匆匆忙忙地往街上走,猪牛和鸡就托了旁边的邻居帮着照看。
等进了大西门,再走到南边的城墙边一看。
人群早就密密麻麻地等着了。
有先看好位置的放凳子占位的,也有站着的。
中间杂着各种卖货的,还有五颜六色的纸风车插在货郎担上。
众人或戴斗笠,或穿蓑衣,或带着油纸油布以防雨。
天开看城墙看似挤不上去,见在上城墙的台阶边还有片小空位,便麻利地占了个位,几箩杨梅一字排开。
黄氏也在旁边把鸡蛋摆上。
天开带着尧寿和张氏先去把干货和麻线到牙行卖了,便回来看着摊子。
等听到炮仗一响,大鼓擂起,就带着黄氏和张氏先到城墙上看一回。
再下来换上两儿子去看。
这样看赛卖货两不误。
中间下了两场小雨,惊得众人惊呼一片,斗笠、蓑衣瞬间成阵。
估摸着到巳牌中时,天开提前带着禹寿到大西门边守着。
到了地方四周一望,果然见一个五十多的老人带着一个年轻女子过来。
两人相互作揖寒暄,问了住处姓名,正好对上。
天开看那女子大约二十一二,穿着浅蓝色的大襟麻布袄裙,同色鞋子,用浅红色手帕子包着的小发髻,旁边还戴了朵深蓝通草花。
年纪比禹寿小一点,个子瘦瘦小小,长得倒也白净。
又看了自己儿子一眼,想着算了,也不挑了。
对方看他们这边也没说什么,只说剩下的事由媒人帮衬,双方愉快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