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
高景轩忍不住出一声嗤笑。
李隆基见状,不由问道:“高卿家,看你如此模样,可是对左侍郎的话有所不屑?”
高景轩拱手行礼,义正言辞道:“陛下,臣自然对这位左大人的话不屑一顾。
左大人乃文官,臣乃武将;左大人乃礼部侍郎,臣所属左监门卫乃禁军序列,直属陛下管辖。
臣与他之间既无隶属关系,又非同一体系。
他一个礼部侍郎,有何权利决定禁军大将的去留?陛下召集我等举行朝会,乃是论政议政,而非让某些人越权行使朝廷官员、武将的任免之权。
官员、武将的任免、朝政的决定权皆在陛下手中。
朝臣有权表自己对朝政的看法和观点,但绝不能代替陛下行使任命权和决策权!”
高景轩这番话,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李隆基自然深以为然,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高景轩见皇帝认可了自己的观点,心中信心倍增,继续说道:“臣已将左大人的话总结为三点:其一,臣执法过严,导致左监门卫下属诸多将军、校尉、兵士心生不满;其二,因监曹的成立,使得左监门卫下属在检查过往行人的路引、门籍时不敢有丝毫松懈,监门校尉和兵士们盘查时自然小心翼翼,唯恐出错,这也导致百姓官员进出度减缓,耗费时间。
夏日炎炎,冬日寒风凛冽;其三,因严格执行门籍制度,使得监门校尉和守门兵士在执法时缺乏灵活性,耽误了某些人的公务。
接下来,臣将为陛下及诸位大人将军针对这三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及解决方案。
先说第一点,左大人指责臣执法过严,导致下属怨声载道。
臣想问左大人,他们为何心生不满?难道是因为臣维护朝廷法度、保护百姓安宁的做法有误吗?”
“……”
左世宗一时语塞,但很快便回过神来,连忙道:“不论他们因何心生不满,高将军的做法确实引起了许多将军、校尉和军士的不满。
万一高将军的做法激起兵变,高将军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高景轩冷笑一声,反问道:“这是左大人该管、该过问的吗?左大人身为礼部侍郎,本应处理礼部诸多繁杂事务,却偏偏要插手禁军之事。
朝廷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正是有了左大人这样的官员,朝廷才多生事端。
若人人都能恪尽职守、各司其职,朝廷又怎会如此纷扰?”
“扑哧——”
一位官员在听到高景轩言辞中的某些部分时,不禁被逗乐,忍不住笑出了声。
李隆基也听得嘴角微微抽搐,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最终还是强忍住了笑意,保持着帝王的威严。
高景轩环顾四周,继续他的慷慨陈词:“整个中央军的十二卫、太子东宫的六卫六率,以及禁军中的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千牛卫,还有我们左右监门卫,其他各卫的情况我或许不甚了解,但左监门卫在微臣升任将军之前,其状况已经是腐朽不堪!
他们向进出的行人、百姓索取入城税,向无门籍路引之人勒索钱财,军纪涣散,城防岗哨和巡逻形同虚设,兵士们的战斗力更是弱不禁风。
别的不说,我只需从安西边军中随意抽调十个普通兵士,就足以击溃左监门卫下属的一百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