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铺看到如此的阵势,将东家请了来,亲自做着记录算着当钱。
夏小柔拿着当的五千来两银子,马上来到了米铺,全部买了粮食。
做好这些,她还将捐了物品和银钱人的名字,写在大红牌子上面,张贴在五处城门口。
一时之间,满城都知道了夏小柔的举动。
“我是在村里长大的,比不了其他高门贵女和朝中命妇,我不懂家国大事,我只能尽此微博之力。”
夏小柔让人将她的这番话,放出府去。
这下子,全城人更沸腾了。
被大家都嘲笑为村妇人燕王妃,都拿出了自己的嫁妆抚恤将士,过路人也纷纷捐献物品,自认高门贵妇贵女的其他朝臣家眷们,却没有捐一文钱。
这些府上的家仆到街上买菜买米买一切物品或是走路窜个门办个事时,总会被过路人问一问,“你们府上的夫人小姐们捐了多少钱物?”
仆人们被拦着问得多了,担心事情会传得越发不可收拾。
纷纷向自己的主子汇报。
京城的高门女眷们,心里怪着夏小柔多事,自己想出风头别带上她们呀。
可她们一是怕被夏小柔比下了,会被太后问,二是怕夏小柔将来的呼声比她们都高,让他们服从一个村妇,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害怕自己家是落后不捐的一人,城中的高门女眷们,纷纷拿出自己私藏的银子交给燕王府的夏小柔。
夏小柔也不含糊,做下记录来,命人将捐了钱物的名字写到大字招牌上。
某某侯夫人发现昔日的死对头夫人居然捐了一千两,她也不甘示弱,捐了一千一百两,还要夏小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对手的后面去。
夏小柔要的便是这个结果,爽忙同意了。
又三天时间后,夏小柔已经募捐到了十二万二千五百二十三两五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