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进行了人事变动,司礼监一样有变动。
掌印之位是怀恩的,雷打不动。
萧敬、李广、钱能三人入了司礼监,担任秉笔。
萧敬以前是东宫管事牌子。
东宫之主登基成为天子,他进司礼监是理所当然的。
钱能以前在南京做镇守太监。
这个受虐狂是王恕的忠实小迷弟。
弘治帝登基当月,钱能就开始屡屡上书,举荐王恕。
弘治帝觉得钱能虽是阉人,却颇有荐人的眼光。
王恕在吏部搞裁官大计,钱能如果进了司礼监可以配合他。
故弘治帝让钱能做了秉笔。
钱能的干儿子钱宁,如今在常风手下当小旗。
至于李广。
他就认准了一条。
皇上独宠张皇后,堪比先皇独宠万贵妃。
既然当年汪直、尚铭靠着伺候好万贵妃,权倾朝野。
那我伺候好张皇后,以后一定也能大权在握。
照规矩,司礼监秉笔即便兼任哪个宫的管事牌子,也用不着天天在主子身边伺候。
可是,李广只要有空就来坤宁宫这边贴身伺候张皇后。
张皇后发了话,让李广「留意下」。
李广当即把这件事装在了心里。
无巧不成书。
翌日,李广在乾清宫那边当值。
弘治帝正在看吏部递上来的最新一批勒令致仕的名单。
李广在一旁给他研墨。
弘治帝拿起朱笔,在上面圈圈点点。
若是名字上画了圈的,即勒令致仕。
名字下点了红点的,则降职任用。
弘治帝的笔尖正要落在「原北直隶布政使刘秉义」上。
李广提醒:「皇上,此人是皇后娘娘的义姐刘笑嫣的父亲。
」
人无完人。
弘治帝有千般好,唯有一条缺点,就是太宠张皇后。
弘治帝自言道:「哦。
常家夫妻是菱儿的救命恩人。
既然有这层关系,不好让刘秉义就这么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