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募民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有的民工担心工钱不能按时发放,有的则对修路的辛苦心存畏惧。
戴浩文亲自向民工们解释:“诸位,工钱定会按时足额发放,大家为修路出一份力,也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
终于,修路工程正式动工。
戴浩文每日都在工地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期间,一些大臣专程前来视察,看到工地的繁忙景象,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
经过数月的努力,示范点的道路逐渐成型。
当第一段水泥路完工时,百姓们纷纷走上新路,感受其平坦和坚固。
消息传回京城,皇帝大喜,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对修路之事赞不绝口。
戴浩文再次进宫面圣,说道:“陛下,示范点修路成效显着,当可推广至全国。”
皇帝龙颜大悦:“戴爱卿功不可没,即刻下令全国修路。”
从此,全国各地掀起了修路的热潮,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修路的过程中,戴浩文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他还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后续的道路维护和建设打下了基础。
随着道路的畅通,各地的经济交流更加频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
戴浩文的名字再次传遍了全国,人们对他的敬仰又增添了几分。
而戴浩文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一位老农望着新修的道路,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出山要走一天,现在半天都用不了,真是感谢戴大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