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小伙子忍不住抱怨道,声音里夹杂着几分焦急。
“是啊,老赵,你说咱们这活儿啥时候能继续?”
另一位工友附和着,目光转向老赵,他是这群人中资历最老的,大家都习惯性地听从他的意见。
老赵沉默片刻,缓缓放下烟斗,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兄弟们,他们的眼神中既有不满也有无奈。
“兄弟们,我知道大家心里急,家里都等着米下锅呢。
但这事儿咱们急也急不来,材料短缺、资金不到位,老板也是一肚子苦水。”
“那我们就这样干等着?”
有人不甘心地问。
老杨叹了口气,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声音低沉而坚定:“咱们是干活的,靠力气吃饭。
但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
我理解大家的难处,但咱们不能失了分寸,更不能因此就散了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提议,咱们先互相帮衬着,谁家要是真过不去这个坎,咱们大伙凑点,先应应急。
同时,咱们也得积极点,帮着找找材料线索,看看能不能帮上老板的忙,让他早点解决问题,咱们也好早点开工。”
老杨的话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个人的心田。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有的拿出手机开始联系亲朋好友,询问是否有建材的线索;有的则商量着如何合理分配手头的资金,帮助最困难的工友度过难关。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是工地负责人老张匆匆赶来。
他看起来也颇为疲惫,但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大家听我说,“为了补偿大家这几天的损失,会额外发放一笔补贴。”
民工们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们知道,自己挣钱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老板愿意补贴是一种担当。
“老张,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