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太皇太后转向一旁的侍卫,命令道:“去传哀家的命令,召皇后来见哀家,哀家要亲自问问,她为何敢这样对待周家的女儿。”
宁嫔在太皇太后的庇护下,感到了一丝安慰,但她的心中还是充满了不安和忧虑,担心接下来的风波会如何发展。
在这宫廷的权力游戏中,每一次的争斗都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她紧握着帕子,静静地站在太皇太后的身后,等待着未来的风暴。
太皇太后的反应正中宁嫔的下怀,她故作委屈地继续诉说:“太皇太后,嫔妾知道您一向崇尚公正,皇后娘娘的行为不仅对我不公,甚至还有损您的威严。
她……她在私底下甚至指责我爱好牡丹花是不知分寸,言下之意,仿佛是在指责您的教养有误。”
听到这里,太皇太后的怒火更甚,她坚决地说:“这是对哀家的公然侮辱!
哀家定不会坐视不管!
今日之事,哀家必须亲自出面,好好教训这位沈家的皇后,让她知道,周家的女儿岂是她可以随意欺辱的!”
宁嫔见太皇太后已被自己的话语激怒,内心暗自得意,表面上却装作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太皇太后英明,嫔妾感激不尽。
只希望太皇太后能为周家正名,也让皇后娘娘明白,周家女儿不是她可以随意欺凌的。”
太皇太后坚定地点了点头,决心已定,她将亲自采取行动,为周家正名,同时也为了保护家族的尊严和声誉。
这一刻,宁嫔的诉苦不仅成功引起了太皇太后的同情,更让太皇太后对皇后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为后续的家族纷争埋下了火种。
尘逸的步伐在大殿的回音中显得尤为沉重,每一步都像是在走向命运的裁决。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怒斥所困扰。
太皇太后坐在高位上,她的身影像是一座严峻的山峰,给予尘逸巨大的压力。
殿堂内的气氛压抑,众宫人侍卫都不敢出声,空气中仿佛凝固了一般。
尘逸站在太皇太后面前,他的肩膀下意识地耸了耸,仿佛想要抵御即将到来的风暴。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的这位年轻的皇帝,她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可动摇的决断:“哀家听说你近日行事颇为不检,竟沉迷于那些无稽之谈,莫名其妙的月相术?你是国家的栋梁,天下的主宰,怎能如此荒废朝政!”
尘逸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他低下头,声音略显颤抖:“太皇太后,孙儿知错了。
这些日子确实有些……”
他话还未说完,太皇太后便冷冷打断:“有些什么?被那些庸医和江湖术士蒙蔽了双眼?为何不问问自己,你的行为对这皇朝,对这靖国的百姓意味着什么?”
尘逸抬起头,眼中有一丝泪光,他的声音更加坚定:“太皇太后,孙儿的确有所误入歧途,但孙儿愿意改正,请求太皇太后指点迷津。”
太皇太后的表情略微缓和,但仍旧严厉:“哀家这就告诉你,做皇帝不只是享受荣华富贵,更是承担起整个国家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