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几年从杭州买到一部《游山日记》,衬装六册,印板尚佳,价颇不廉。
后来在上海买得《白香杂著》,七册共十一种,《游山日记》也在内,系后印,首叶的题字亦不相同。
去年不知什么时候知道上海的书店有单行的《游山日记》,写信通知了林语堂先生,他买了去一读说值得重印,于是这日记重印出来了。
我因为上述的关系,所以来说几句话,虽然关于舒白香我实在知道得很少。
《游山日记》十二卷,系嘉庆九年(一八〇四)白香四十六岁时在庐山避暑所作,前十卷记自六月一日至九月十日共一百天的事,末二卷则集录诗赋也。
白香文章清丽,思想通达,在文人中不可多得,乐莲裳跋语称其汇儒释于寸心,穷天人于尺素,虽稍有藻饰,却亦可谓知言。
其叙事之妙,如卷三甲寅(七月廿八日)条云:
“晴凉,天籁又作。
此山不闻风声日盖少,泉声则雨霁便止,不易得,昼间蝉声松声,远林际画眉声,朝暮则老僧梵呗声和吾书声,比来静夜风止,则惟闻蟋蟀声耳。”
又卷七己巳(八月十三日)条云:
“朝晴暖。
暮云满室,作焦麹气,以巨爆击之不散,爆烟与云异,不相溷也。
云过密则反无雨,令人坐混沌之中,一物不见。
阖扉则云之入者不复出,不阖扉则云之出者旋复入,口鼻之内无非云者。
窥书不见,因昏昏欲睡,吾今日可谓云醉。”
其纪山中起居情形亦多可喜,今但举七月中关于食物的几节,卷三乙未(九日)条云:
“朝晴凉适,可着小棉。
瓶中米尚支数日,而菜已竭,所谓馑也。
西辅戏采南瓜叶及野苋,煮食甚甘,予仍饭两碗,且笑谓与南瓜相识半生矣,不知其叶中乃有至味。”
卷四乙巳(十九日)条云:
“冷,雨竟日。
晨餐时菜羹亦竭,惟食炒乌豆下饭,宗慧仍以汤匙进。
问安用此,曰,勺豆入口逸于箸。
予不禁喷饭而笑,谓此匙自赋形受役以来但知其才以不漏汁水为长耳,孰谓其遭际之穷至于如此。”
又丙午(二十日)条云:
“宗慧试采荞麦叶煮作菜羹,竟可食,柔美过匏叶,但微苦耳。
苟非入山既深,又断蔬经旬,岂能识此种风味。”
卷五壬子(廿六日)条云:
“晴暖。
宗慧本不称其名,久饮天池,渐欲通慧,忧予乏蔬,乃埋豆池旁,既雨而芽,朝食乃烹之以进。
饥肠得此不翅江瑶柱,入齿香脆,颂不容口,欲旌以钱,钱又竭,但赋诗志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