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望气者云,南海有五色气,遂发卒千人,凿断山之冈阜,形如马鞍。
附山居民遂以名村,至今山顶凿痕具在。”
次为《马鞍村春日竹枝词》八首,《村居四时杂咏》廿二首,《村名词》《庵名词》各十二首,此外杂题十三首。
沈君诗本平常,又喜沿袭十景之名,或嵌字句,益难出色,唯专就一村纪事写景,亦别有意义,其村居诗更较佳,如其十八云:
“老妻扶杖念弥陀,稚子划船唱棹歌。
村店满缸新酒贱,俞公塘上醉人多。”
写海边村景颇有风致。
其廿二末联云,“村居歌咏知多少,惟爱南湖陆放翁。”
又杂题亦多拟剑南体者,可知作者的流派,正亦可谓之“乡曲之见”
,殊令不佞读之不禁微笑也。
其三是《墟中十八图咏》一卷,影抄本。
有毛奇龄宋衡邵廷采戴名世序,章士俞公陶及申跋,章标所画墟中图十八幅,章世法叙记十八则,章大来,麟化,士,成梿,成栻,应枢,錡,钟,世法,标等十人五言绝句各十八首,共一百八十首。
所谓墟者即会稽道墟村,章氏聚族而居之地,择墟中十八境,会章氏十人,倡为诗章,乃成是集。
查文中年代为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一七〇二),据章士题后当时盖曾刻板,抄本则似出于乾隆时,笔迹不工,又不懂画法,所摹图尤凌乱,但即看此本而尚觉图之可喜,然则原画之佳盖可知矣。
戴南山序署壬午闰六月,其称述墟中图云:
“余披其图,泉石之美秀,峰岭之俊拔,园林之幽胜,亭馆之参差,云树之缥缈,鱼鸟之飞跃,以及桑麻果蔬,牛羊鸡犬,藩篱村落,场圃帆樯,莫不历历在目,而恍若身游其中,则余又何必以未至为恨乎。”
这虽似应酬的套语,其实却是真话,因为他画的确有特色,不是普通的山水画那样到处皆是而又没有一处是的。
我最喜欢那第十二的杜浦一幅。
我从小就听从杜浦来的一个章姓工人讲海边的事,沙地与“舍”
(草屋),棉花与西瓜,角鸡与獾猪等等,至今不能忘记。
看那图时自然更有兴味,沿海小村,有几所人家,却不荒凉,沙碛上两人抬了一乘兜轿,有地方称“过山龙”
,颇有颊上添毫之妙。
又第十八宜嘉尖,画一田庄,柴门临水,门口泊酒船,有两个工人抬着一大坛往里边走。
第四南阳阪,有山有河,有桥有船,有田有人,有牛有树,此真是东南农村的一角也,其真实处几乎要有点像地图了,而仍有图画之美,在寻常山水册中岂容易找得出乎。
诗的数目十倍于图,但是我没有多少话可说。
这里且举出章应枢的一首《杜浦》来:
“沙堆何累累,见沙不见水。
负担上塘来,识是隔江子。”
据章士题后云:
“岁辛巳余与宗人联吟墟中,合两山之间择而赋之,得境十八,凡十人,得诗一百八十,宁涩毋滑,宁生毋熟,宁野朴不近人情,毋为儿女子嗫嚅态。”
可以约略知道他们的态度,但是王维裴迪往矣,后之人欲用五言咏风土之美,辋川在前,虽美弗彰也。
大抵此类书籍的价值重在文献的方面,若以文艺论未免见绌,唯墟中图则自有佳处,我只可惜未能得到原刊本耳。
廿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