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网

谈错字(第2页)

那么这难道是越缦老人的错么?也未必然。

早年日记原本未曾印出,究竟不知如何,但我想恐怕还是绍兴公报社的书记抄错,或是“手民”

排错,恰好做成那种有意思的词句,以致连那编辑者也被蒙过去了。

在这里,我们自然地联想起古时的一件公案来,这就是陶诗里的刑天舞干戚案。

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第十首前四句云: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夭無千歲,猛志固常在。”

续古逸丛书绍熙壬子(一一九二)本,毛刻苏写本及郘亭覆刻宋本均如此,但通行本多改第三句为刑天舞干戚,据曾端伯说明云:

“形夭無千歲,猛志固常在,疑上下文义不甚相贯,遂取《山海经》参校,经中有云,刑天兽名也,口中好衔干戚而舞,乃知此句是刑天舞干戚,故与下句猛志固常在意旨相应,五字皆讹,盖字画相近,无足怪者。”

周益公却不以为然,后来遂有千歲与干戚两派。

干戚派的根据似乎有两点,其一是精卫填海够不上说猛志,其二是恰好有个刑天,如朱晦庵所云《山海经》分明如此说也。

但是,《山海经》里有是一件事,陶诗里有没有又是别一件事,未便混为一谈。

大约因为太巧合了,“五字皆讹”

,大有书房小学生所玩的菜字加一笔变成菊字的趣味,所以大家觉得好玩,不肯放弃,其实他的毛病即出在巧上,像这样“都都平丈我”

式的改字可以当作闲话讲,若是校勘未免太是轻巧一点了罢。

我还是赞成原本的無千歲,要改也应注曰疑当作云云,总不该奋笔直改如塾师之批课艺也。

对于曾君我还有一点小意见。

查《山海经》第七《海外西经》云: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郭璞注云:

“干,盾。

戚,斧也。

是为无首之民。”

曾君乃云口中好衔干戚而舞,与经文不合,以此作为考订的根据,未免疏忽。

《淮南·地形训》云西方有形残之尸,高诱注云:

“以两乳为目,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天神断其手后天帝断其首也。”

他是没有手的,但一盾一斧不知怎么操法,更不知怎么衔法,高氏所说即自相抵牾,不能引作解释,且曾君原只说经中有云,不曾引《淮南子》也。

“衔”

既不合,“好”

更未必,虽出想像,亦太离奇。

我们本不该妄议先贤,唯曾君根据《山海经》以改诗,而所说又与经文有出入,觉得可疑,不免要动问一声耳。

廿五年二月四日。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