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老子名言犹如一枚核弹,引了人类社会持久不息的思考和争论。
究竟天地为何如此"
不仁"
?圣人又是出于何种居心而对百姓"
不仁"
?且看小弟今日醉翁之意不在酒,为诸位娓娓道来。
"
天地不仁"
,何以如此?我们不妨先从"
天地不仁"
说起。
世间万物,无一不服从于天地的规律运转。
日升月落、四季更替,统统听命于天道循环。
哪怕是滔滔江水奔腾不息,终归要受制于江海之限。
虎狼猛兽,最后也难逃天命。
人类自负聪明,却也无法撼动天地运转的规律。
所谓"
不仁"
,乃是对生灵的看重程度。
天地运行,只讲究循环轮转,不分青红皂白,轻重缓急。
一切唯自然法则,毫无人性关怀。
春华秋实,生机勃勃;寒冬腊月,萧索凄凉。
天地如此"
不仁"
,视万物如等闲芥子,百生百死,对于众生毫无怜悯。
但细细想来,天地之所以"
不仁"
,恰恰源于其公正无私的本质。
天地之大,哪有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渺小的生灵?况且,天地运转,本就是为了维系这个宇宙的永续循环,何来偏袒?所谓"
不仁"
,不过是人类自己的投射罢了。
我们习惯于以人的标准来评判天地,结果自然感觉天地"
不仁"
。
殊不知,天地本就不分贵贱贫富,唯有其然的自然法则。
再者,天地"
不仁"
恰恰体现了其博大包容的胸怀。
无论是春华秋实,还是寒冬腊月,天地都在默默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