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什么都不做,等待战果,或是撤退回去,也无可厚非。
讲真的,萧骏自觉没必要亲自去趟这一场浑水。
而投靠的徐勣,恰恰可以作为这一次的主帅,但不能给他配那些老将,资历浅,能力小,最好是新人,就当是去历练一番。
萧骏和徐勣商量一下,分兵之策的具体人选。
命徐勣为主将,率军四万去往虎牢关,协助一下战场局势,萧骏给的要求很简单,少主动,少负责。
多打助攻,多抓将。
军师蔡泽,赏罚官曹彬
又调遣罗士信、姚兴给徐勣,注意自身安全。
携带人物虞诩,郭斌,蔡瑁,张允,金旋,张任,徐荣,折继闵、折继世,还有刚认清局势,投降魏文通等新锐将士一并交给徐勣。
徐勣也认得清形势,萧骏信任自己,还帮自己捉了仇敌,以后在他手下做事,总比在袁术、韩玄那些鼻子朝天的人好的多,从头开始,好好做事。
剩下的人随自己,去扫荡那些散落在各地闹事的黄巾军,一路打回武陵,开始剿灭困扰多地,占山为王的黄巾贼杨幺。
兖州战场,风云突变。
一大波的黄巾军在此集结,多的就像秋天的金叶子,遍地都是。
为了战场局势,卢植通过战略撤退,收回了之前所有据点的大军,在这布置了一条完备的防线。
主要濮阳,白马,酸枣,离狐四个城市为依托点,形成一道铁壁,不仅方便防守,还可以利用地势发起反击。
兖州各地被折腾的一片狼藉,卢植也一直在等,河北的朱儁、豫州的皇甫嵩,为何还没有到来
整个兖州,随着人数的增多,形势很快就改变了,原本,还要保住半个兖州的卢植,依靠剩下的军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被逼的节节后退。
仅保住了东郡的几个县城,保障之后去往洛阳的道路。
不久之后,卢植收来消息,皇甫嵩麾下的豫州军,打通了许昌到官渡的道路,这算是长久以来的一个好消息。
具体好像是王允带的队。
而在黄河北边,朱儁听从程立的意见,并没有从的白马津渡河,而是从枋头偷渡,进入廷津。
之后的大军陆续赶到,各方势力也开始在了一起相处。
何进的天子禁军。
董卓的河东军、西凉兵。
丁原的并州军。
刘虞带来的幽州军。
袁绍的河北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