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部门口,几名传令兵匆匆跑过,很快就将宋晚晴和李卫国,带进了罗英的司令部。
宋晚晴和李卫国都是第一次走进了这片战时中枢,心情难掩紧张,尤其是宋晚晴,她早前到底只是个傲气的女记者。
而一到司令部,她便看见《大公报》上海版的主编,对方已经带着一整个编辑团队,等在了一旁,就为了她。
他们的脸上写满焦急与期待,每一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前线的真相,展现在国人和世界眼前。
王运生一看到宋晚晴,就立刻起身迎了上来,脸上满是赞许道:
“宋小姐,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你这次带回来的材料,非常的及时,等报道一出,全世界都会知道我们华夏军人是如何英勇抗击日寇的!”
宋晚晴听到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夸赞,简直受宠若惊。
要知道,王运生可是这个时期,华夏报人的楷模,其主持参与的“六十年来”
专栏,火爆全国,并曾经受邀国府的庐山讲话。
而从1月11日起,《大报》隆重推出的“六十年来”
,每日登载一段,连续两年半之久,无一日中断。
每日文前都冠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国耻认明,国难可救!”
宋晚晴看到王运生,随即将包中妥善保护着的那些胶卷,郑重其事地递给对方。
这些胶卷记录了过去几天发生的许多战事。
她知道,这些照片对于国内外的观众,都将是无比震撼的视觉冲击。
“前线将士们付出了太多,我只是记录了他们的奋战而已。
这些素材,务必要尽快传递出去,尤其是陈望和67师的事迹,他们的牺牲和努力不能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