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认新军一事算无遗漏,未料想郅玄竟能以此种方式破局。
国君不欲六卿插手新军,郅玄偏要反其道而行。
此举固然会埋下隐患,却是当下唯一能摆脱困局的方法。
更何况他没有说谎,他连属官都没有,治理封地都要依靠从朝中借调下大夫,建立新军更是两眼一抹黑,自然需要找人帮忙。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能拉得起来才怪。
即使拉起来,战斗力也堪忧。
别说和诸侯国的正规军相比,连军中役夫都未必及得上。
何为将才?何为帅才?何为庸才?
若无此等区别,历史上又怎会有“一将无能害死三军”
之言?
当然,现在提这些尚早。
郅玄的目的很简单,分出部分军权稳住六卿,再从对方手里讨点好处,尽可能快的搭建起军队框架。
这么做的后果是,新军建成之后,势必会产生新一轮权利争夺。
但那也是今后的事。
就目前而言,分出利益保全自身才是重中之重。
西原侯的意图不会有人不清楚,即使清楚,如果郅玄被权利冲昏了头,同样会遭受氏族打击。
郅玄主动分出军权,无疑是违背西原侯本意。
但他理由得当,请求合情合理,西原侯若是反对,举朝皆敌的就不再是自己。
氏族敌视新军,无非是因为插不上手,还不好轻易反对,否则很容易被抓住把柄,扣上阻挠戍边驱胡的罪名。
郅玄主动开口,让他们能光明正大安插人手,额外得到一部分军权,还不会背上恶名,这样的账没有人会算不清。
“公子当真如此想?”
令人意外的,继粟虎之后,开口的竟是栾会。
“自然。”
郅玄正色道。
“善!”
粟虎笑着拊掌,爽快道,“公子所虑确实,郅、丰、凉三地合不及千户,实难成军,何言戍边。
公子既然开口,我等不当推辞。”
说这番话时,粟虎根本没去看西原侯。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哪怕西原侯主要针对的是郅玄,损害到氏族利益,翻脸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
归根结底,对氏族而言,家族利益才是他们生存的土壤。
粟虎之言,卿大夫们纷纷响应,连密氏兄弟也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