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黛玉愣愣的看着自己不说话,春纤还笑着补充了一句,“咱们这位老太太最是好面子,爱摆谱。
阖家上下奢侈成性都是她带出来的。
这么写上一封信,用不上两天咱们就能搬新家。
当然了,前提是你要写的真情实感,连你自己看了都要信以为真了。”
半响,黛玉才找到自己的声音,喃喃自语道,“...外祖母一定会很生气,很生气的。
不过...外祖母真会拆看我的家书?若她没有看,直接派人送往扬州怎么办?”
这主意比她直接叫宝玉闹开了,还要损德。
黛玉花了些时间消化了春纤这套馊主意组合拳后,又有了新的担心,“父亲看到这封信,会不会就相信了写上所说的那些事?”
春纤打了个哈欠,翻身将放在床外侧小凳上的油灯熄灭,然后一边蹭蹭枕头一边回答黛玉,“所以信上一定要写那句‘不让带银子’的话呀。”
林如海可是给了黛玉银子,叫她带到京城做日常花费的。
而黛玉的这封信上却写不曾带银子上京城,这明显就与事实不符。
看到这里林如海会怎么想?
定然是心生疑惑。
再重新看一遍这封黛玉千里迢迢送来的家书时,因这次看信的方向不一样了,定会发现这封家书的问题所在。
只要林如海不傻,他就能运用他那考过探花郎的脑袋去猜测他亲闺女到底是在何处境遇上写上这么一封‘密码信’。
春纤拍拍黛玉,小声问了一句,“对了,你知道这事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第四十一章
最大的好处?
黛玉歪头,黑暗中不停的眨巴双眼,最后除了不撕破脸外,她再想不到旁的了。
拉拉春纤的衣袖,黛玉好小声的趴在春纤耳边,“好啦,人家想不到,你就告诉人家嘛。”
知道来硬的不行,黛玉这会开始尝试来软的。
软软的撒娇声在耳边想起,春纤摸摸耳朵,别说,一般人还真抗不住。
可惜了,她就不是一般人。
这会儿困劲上来了,别说跟黛玉闲扯,那是一个字都赖得说了。
不过春纤看黛玉拉衣袖这个劲头,这小孩是明显走了困的状态。
于是眼睛都没睁开,就用一种不容质疑的语气告诉黛玉,“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你闭上眼睛,然后在心里默默的数到一千只,我就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