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耘忧虑道。
“是啊,以子颜现在的身份,的确不适合说三道四。”
杨明镜也说道。
“我倒觉得江耘应该出去走走了,老是呆在京城,并不是一件好事。”
贺暄意犹未尽地说道。
江耘很喜欢贺暄这种启式的谋划,他不去当老师,实在是一种浪费。
思索了一下,说道:“向皇上要求同去调查河南水灾?不对,我一个翰林学士,去凑什么热闹啊,再说了,那边可是个大陷阱啊”
“哈哈哈哈,江子颜啊,其实你自己已经给自己铺好了一条路,你都没现吗?”
“微服私访!
?”
江耘道。
“正是。”
“对啊,我怎么把这茬给忘记了。
可以建议皇上派自己去,这样一来,我和游酢一明一暗,应该能查清不少事情,况且我在暗里,不受约束,肯定能看到游酢看不到的一面。”
江耘拍手称妙。
“京城之内,并无大事,况且子颜如果今后要有所作为,去见识一下官场的深浅也不错,应该要比呆在京城来得有收获。”
贺暄总结说道。
“好,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去找皇上。”
第二天下午,江耘便进了宫去找皇上。
他倒是想早点去,但早上是赵佶上朝的时间,他这个宣义郎乃是从八品的小官,远没到升朝官的级别,最多只能参加朔望之日的朝参,只能老老实实地等在偏殿。
江耘运气不错,等了没多久,几番通传之下,总算见到了赵佶,宫里的太监多多少少知道了江耘也算是个半红不红的小臣子了,神色之间不象以前这般冷落。
说起来,自从上次微服私访以后,两人都不曾见过面,仿佛为了适应那份拉近的距离,或者说那一丝丝平起平坐的尴尬。
“微臣江耘叩见皇上。”
江耘朝皇上施礼道。
“免。
你们都出去。”
赵佶于一大堆奏折之中。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房里的两个太监走了出去。
赵佶似乎已经习惯了与江耘的单独谈话,不知道这个令人羡慕的恩宠,传到蔡京的耳中会不会让他对江耘更增加一份敌视。
“子颜快来看,我这里有两份密折。”
赵佶拿起身边的两个朱漆木盒。
江耘大喜,这密折制度才出台没多久,居然现在就有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