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两份口供到手,干城连忙拜谢常山王。
常山王笑道:“仪卫副不必谢我。
今日若无仪卫副指点,怎能如此顺利审清楚案情?”
干城连忙谢道:“王爷谬赞。
王爷审案时,臣只不过按照王爷的指示行事而已。
臣何来指点?”
三位殿下大概明白干城的意思。
干城的意思就是,我并没有告诉常山王应当如何审案。
常山王天纵英明,尚未成年就能独立侦破案件。
此事若能流传出去,必然有利于常山王争储。
这是一个天大的人情。
干城拿了两位太监的口供和誊录信件的手稿,就直奔元汉臣的住处。
元汉臣实乃京师娱乐圈中的顶流。
他以一己之力组织了一个琼京书会。
这个琼京书会其实就是大晏京师中的写手网络,元汉臣则是该书会的实际控制人。
他经常组织京师写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作品竞赛和评比,然后向勾栏艺人推荐高质量作品。
元汉臣非常有商业头脑,他在这种写手与勾栏艺人间的勾兑中成为大赢家。
自这位元汉臣科考失利,投身戏剧创作近二十年中,他家仅良田就已有了一千多顷。
干城来访,着实让元汉臣吃了一惊。
干城现在虽不敢说是京师中的顶流,但他与秦源的三局对弈已是天下皆知。
元汉臣迫于干城的威名,也不得不亲自到街门前迎接他。
二人见面便是一通互赞。
二人落座后,元汉臣问道:“不知萧大人今日为何光临寒舍?”
干城笑道:“也没什么。
只是我家扶云乡君对元先生的《误终身》十分喜欢。
不知元先生有没有刊印《误终身》?若已刊印,可否赠给萧某一本带有先生花押的《误终身》?”
元汉臣没想到扶云乡君这等侯门贵女也会如此欣赏自己的作品,便有些飘飘然。
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得意,笑道:“萧大人,眼下《误终身》尚未刊印。
待日后刊印,鄙人一定亲自登门将此书献与乡君大人。
若大人和乡君还想看戏,就尽管来我的戏楼,绝不收取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