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哪里知道自己会被这么一个荒唐的理由禁止考试?他从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的讲究。
】
【他只能慌慌张张去找自己的老师韩愈求助。
】
【连皇帝都敢骂的韩愈也非常震惊,受不了这种事情,天哪,这还有天理吗!
】
【韩愈愤怒地写下了《讳辩》,文章非常长,其中有一句话的意思是——】
【凭什么父亲名字里有“晋”
,就不能参加进士科?如果父亲名字里有“仁”
,孩子还不能
做人了吗!
】
【作为逻辑学大佬,韩愈的议论文写得非常好,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录到《古文观止》里面。
】
【可惜的是无论韩愈怎么愤怒,怎么奔走给李贺找关系,这件事儿也没有办成,没有办法恢复李贺的考试资格。
】
【按理来说,韩愈当时官职不低,又是文坛大佬,李贺还是皇室后裔呢,不可能办不成啊。
可惜就是没办成。
】
【关于这事,后世有不少猜测,觉得李贺此时天下闻名,受当时的文人嫉妒,所以被举报了。
还有的人说他的诗文得罪了宫里的宦官。
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
【对于李贺来说,他深受打击,愤离试院,选择回到老家,郁郁寡欢。
】
【一个清北苗子居然参加不了高考,完成不了毕生理想,这对很多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还是如此可笑的理由。
】
【而三个朋友王参元、杨敬之和权璩都考上了进士,喜报频传,只有自己还待在老家,无所作为。
】
【李贺这下是真的抑郁了。
】
【韩愈自己也考了四次进士考试,四次吏部考试,总共八次考试,才当上官,估计没人比他更懂李贺的痛。
】
【韩愈不忍心看自己看重的人才如此落寞,于是各种托关系,给李贺谋了个小官——奉礼郎。
】
【这下,李贺终于回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