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在自己的小提琴上签上了名字。
邦妮咯咯大笑,“等以后你成名了以后,这把小提琴一定能赚很多很多的钱。”
小博摸了摸邦妮的脑袋:“那以后我把它送给你。”
瑞德在维也纳并没有像巴黎一样拥有产业,他们所住的房子是他在巴黎就安排好的。
他不愿意和别人一起住旅馆,如果旅馆里有客人不幸感染了霍乱,那么他们一家都有感染的机会。
邦妮对于霍乱不太敏感,在她那个年代,霍乱早就不是什么绝症。
但邦妮很快听说这个年代霍乱传染性极强,且没有有效的疫苗,因此而死的人也不少,这也让所有人都如临大敌的原因。
不过退一万步来说,万一他们当中有人感染上了,她也可以用身上那点零星的治愈系能力灌输在那人身上,能不能痊愈另说,但保命还是足够的。
因为霍乱的出现,让本来应该拥挤不堪的维也纳也开始空旷了起来。
当然,每日来参观的人还是不少,可是与主办方预计的的人数想去甚远。
1873年的维也纳万国博览会,在历史上,就像瑞德一家这一次欧洲之行一般磕磕碰碰。
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纪念约瑟夫一世执政二十周年,然而奥匈帝国决定举办这一次世博会的原因是想要驱散1866年普奥战争失败而一直笼罩在该国人民头上的阴霾。
其实从这个年代开始,人们已经有意识地承认举办国际性的会议能够提高自己国家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力,就像后世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彰显国力。
显然奥匈帝国也是希望靠着这样的机会重振在国际间的声誉。
为此维也纳做了很大的努力。
各种前期准备工程,包括拓浚和疏导多瑙河河道,旧城区与市郊的改造,改善市容市貌,加宽马路改善各种市政工程。
然而奥匈帝国再怎么重视这次的盛会,也并没有什么用。
要知道后人形容这是一次“多灾多难”
的国际盛会。
从开幕前的洪水泛滥导致工程延误,而在开幕九天后,奥地利的股票全线崩盘,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人血本无归,而在开幕一个月后,世博馆的旅馆内竟然出现了霍乱,甚至有这将近五个月的时间里,有2000多人因为霍乱而死。
也不能怪瑞德小心翼翼的,看看这样可怕的数字,就是主办方再有心思布置所有的场馆,谁还敢冒着生命的风险踏入世博会一步。
因为这样的天灾*,维也纳也成为了世博会举办史中的经典扑街案例,入场人数太少,投入和利润完全不成正比,亏损巨大。
于是在回忆起这届世博会的时候,人们的记忆可能只剩下约翰·斯特劳斯所创作的悠扬奔放的《蓝色多瑙河》,以及因为一个乌龙而横空出世且开启了电气时代的电动马达。
瑞德一家来到维也纳已经三天了,不过暂时还没有前往世博会展区参观,原因是因为城里关于霍乱的传言不断,弄得人心惶惶的。
不过好在他们住的地方离音乐家聚集的地方并不是很远,音乐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驱散了不少霍乱带来的阴霾。
有的音乐家甚至会隔空合奏或者隔空决斗,充满了激情与热情的音符相互碰撞,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灵感与想象力。
这天阳光明媚,天空就像邦妮与小博恰巧一走到拐角处,就碰上了一场隔空合奏。
音乐他们的东南方和北方传来,两人距离应该不是太远。
不过这都是小博听出来的,不然其他人都是两眼一抓瞎,还以为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合奏呢。
两边先是小心翼翼的互相试探,犹如两个互有好感却不知对方心意的人,随着两人的心意交融逐渐触碰。
修行几十年,好不容易要突破修为,却被徒弟们认定为已经死亡,直接拉到火葬场烧了,这是种什么体验?...
机甲末世一场突如其来的行星袭击,一场绝地拼杀的末日逃生。人类在永夜之中荀延残喘,恶魔却在阳光下横行人间。利剑悬空,逼迫你低下高傲的头颅!与神而战!少年启明身负绝技怒指苍天。机甲狂袭,人类永不为奴!...
预收求收藏,戳专栏可见无限流无c无限流副本串烧了沙雕穿书妈,五千万给我吧[穿书]高考前高三四班最后一堂课,班主任始终没来,班长出去找班主任,十秒后仓皇跑回来,带来两条消息全校教职工跟...
传闻,从木叶建村之初,就有这样一家料理店。从凌晨开始营业,直到天亮之时关门。香味弥漫在小小的空间之中,令人沉醉。人们称呼这里为,七味居。...
1972年的夏天苏若正收拾着行李,过几天她就要去青大读书,那里还有一个未婚夫正等着她。可是一觉醒来,她却成了一个偏僻乡村的知青,床前站着一个陌生的军装男人,床头有一个娃正叫着她阿妈。她转头,就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