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网

第98章(第2页)

赵杰森很意外:“你才是本埠华裔,我一个半路出家的……这一百年来的伦敦的华人历史你向我要答案?”

傅亚瑟无奈地一摊手,旁边已传来秦椒脆生生的嘲讽:“可能伦敦人不算华人。”

锐利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扫视片刻,赵杰森脸上便多出一丝古怪的笑意:“这事说来话长,”

他们沿着水边,信步朝码头博物馆方向走去,听赵杰森讲述伦敦中餐的往事。

傅登科老爷子是个罕见个例,其实最早聚居在莱姆豪斯的华人,大多来自广东。

英国最早的华人社团,成立于1906年的四邑总会馆就是由广东开平、恩平、台山、新会四地的广东侨胞和香港同胞组成。

一百年前,普通英国人还没有养成下馆子的习惯,伦敦的餐厅其实很少。

莱姆豪斯有好几家粤菜馆,和熊猫饭店一样,也是面向码头聚居的同胞。

那时候,莱姆豪斯是英国人眼中的贫民窟和犯罪天堂,华人是黄货,不是抽鸦片就是在犯罪,华人所吃的中餐当然也是邪恶的,下等人的饮食。

“天啊,他们连猪大肠和鸡脚都不肯放过!”

直到1924年,英国举办了一场全世界实业大赛。

中国的爱国实业家也想为国争光,但限于当时国力和技术水平,大部分选项都只能放弃。

最终决定由香港的粤菜名厨出战。

三名粤菜主厨带了一支超过五十人的团队来到伦敦。

实业家和侨胞慷慨解囊,耗费五十多万银圆,在赛场兴建了一座红墙碧瓦的古典酒楼,从气场上就震慑了一众洋人。

这是粤菜第一次在英国扬名立万。

看中国菜和东方面孔都一样的英国人,从此知道了中餐之中还有粤菜,而粤菜居然非常精致,连餐盘都是细瓷器,据说连中国皇帝都会享用。

不过粤菜在伦敦真正兴盛,还是1950年之后。

一大波香港移民涌入。

这波移民中不乏在香港有头有脸的华商名流。

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们掷重金,聘名厨,在唐人街开起了“正宗”

粤菜馆。

彼时餐馆常客仍是华人,只有喜欢猎奇或东方文化的英国人才会偶尔进一次中餐馆。

第一位,MrChow,人称华裔食神。

中文名是周英华,父亲是京剧大师周信芳,母亲则是家资巨富的上海滩名媛。

他十三岁留学英国,年轻时走的是艺术路线,在英伦文艺界结交了一群好友。

1968年的情人节,他在武士桥附近富人区开了第一家餐厅“Mr.Chow”

“Chow”

既是“周”

,在英文俚语中也有“食物”

之意。

他的艺术才华在餐厅设计上得到了充分发挥。

华丽、优雅又时髦,充满令英国人迷醉的贵族情调。

红木桌椅是中国风的,餐具是定制的德国骨瓷,手推车是法国手工,墙壁上的挂画来自他的艺术家朋友,每一幅都值得美术馆收藏。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