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听说三儿子已经不打嗝了,又听说了治病全过程,禁不住笑了很久:“这个妙真师秦,治病还真是独辟蹊径。
请她在府里多住几天,我要找她说说话,过两天让府里马车送她回去。”
杨真真原本就打着桃仙山开张之时请老太太去山上剪彩的主意,自然一口允诺了。
陈左相一家已经启程回京,整个陈府都闲了下来。
杨真真这两天就呆在老太太这边,和老太太探讨佛法,闲话家常,时不时奉承几句。
老太太经常吃斋念佛,也颇有心得,两人言语契合,你来我往,倒是像一对投缘得不得了的忘年交。
老太太虽然儿孙孝顺,衣食无忧,其实是有心结的,遇到杨真真这个解语花,就忍不住把从不示人的一生经历都讲了出来。
老太太原是乡下一教书先生独女,嫁入镇上开小杂货店的陈家后,过了几年安生日子,生下三子一女。
幼子一岁多的时候,陈夫人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就在回娘家这一夜,一场大火把镇上的陈家付之一炬,至今不知是被人纵火还是不小心发生的火灾。
陈夫人躲过一劫,却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恩爱的夫君和一个完整的家。
得知女婿蒙此大难,教书先生和妻子双双昏倒,很快就相继离世。
丈夫被烧死,父母又相继离世,陈夫人恨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看着四个大大小小的孩子,终是下不了死的决心。
安葬了父母后,陈夫人把父母留下的老宅卖了,揣着几十两银子和父亲留下的一箱书,租了辆牛车,带着四个孩子来到安和镇,赁了个小房子,替人缝洗衣物,艰难度日。
大冬天的,手上的裂口、冻疮从来没好过。
陈夫人知书达理,为人热心,街坊邻居处得融洽,一家五口没少得到街坊四邻的帮助。
后来又从乡下收果子摆在市场上卖,吃点辛苦的差价。
最难的时候还去参加修路,挣一日二十文的工钱。
不管再累再苦,每日夜里,陈夫人都会在家里教四个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