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里这程子倒有了笑声,武举的春闱快要到了。
大胤文武会试定在春夏之交,武举除了前两天,每天三场的生员选拔,剩下的最后一天,作宗室子弟骑射考核之用。
离春闱还有七天。
傍晚时分,一个高个儿太监疾步从武德门上进来,茵陈那时正掌灯,听见脚步声回头看,太监把一方盖着罩布的大红漆盘呈上来,垂手向信王复命:“才收进尚衣局的,没有浆洗过。”
信王颔首,探手要掀那盖布,太监笑着阻止了,说:“王爷且慢,沾上了您的味儿就不好了。
大件的东西实在不好动,每日收库都有记档,魏姑姑这人揪细,万一闹起来,奴才吃罪不起。
只有贴身的小件儿,库房里有盈余的,随意往上一添,能够糊弄过去。”
茵陈听得心里发毛,因为牵扯上了尚衣局和魏姑姑,她知道必定和东宫有关。
这么看来,信王怕是又要出幺蛾子了。
她手里照旧忙她的,拔长了耳朵贴在落地罩后的帷幔上细听,听见信王把那个太监打发走了,又招跟前总管来。
说青锁门下钥前,把东西给夕郎1送去,让他带出宫。
后头又要再吩咐什么,御前派了小太监来,说万岁爷胸闷气短得厉害,请王爷即刻过去瞧瞧。
信王匆匆便出门了,茵陈扒开帷幔看,总管以为殿里没人,放心站在东边廊下分派入夜的差事。
她蹑着手脚过去,漆盘还在案上摆着,她顺了顺气儿,掀开盖布看,是一件杭缎的里衣。
先前尚衣局的人说才从东宫收来的,没有浆洗过,看来是太子的东西。
不让信王沾染,怕留下他的味儿,他们越避忌的,越让她觉得当从此处下手。
看看天色,离青锁门下钥只有一炷香的工夫,要快。
她回身进内寝,打开螺钿柜,翻找出了信王的里衣。
好在王爷和太子在规制上差了一截子,如果要专等尚衣局送换洗衣裳来,那就麻烦了。
男人贴身的里衣,基本没有什么分别,一样的材质和款儿,即使调换了也没人分辨得清。
她看准了总管暂且不会进来,把漆盘上的东西换了,再盖上盖布,悄没声儿地潜回了内寝。
也就是前后脚的工夫,总管领人进了前殿,把漆盘上的里衣包进包袱,交给一个太监带了出去。
茵陈透过半开的槛窗朝外看,直到那太监出了武德门,她才松了口气。
低头嗅嗅手上的里衣,其实也没什么味道,不过想起太子那人,连衣裳也不待见,厌弃地叠好,塞进了螺钿柜里。
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变故,她不知道。
第二天趁着信王去官署的当口,她上东宫给星河留了封信,把昨天的来龙去脉都写在信里,让德全亲手转交星河。
星河晚上下值回宫,德全把信递给了她,“那耗子爪,神神叨叨不知又想干什么。”
星河查验了封口的青泥,都是完好的,也没多言,举步往值房去了。
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读出了满心的惊惶。
坐在窗下定神,太子还不回来,她等不及了,起身便往随墙门上去。
自夹道往北,过了内坊就是东宫尚衣局。
这时天将要黑了,她独自挑着羊角灯疾行,各道门禁陆续开始落锁,唯有尚衣局至东宫的这条路上,石亭子里点起了灯,错落的光点,像起伏的浪。
她迈进尚衣局的门槛时,里头各处宫人正忙着织补熨烫,见她出现都无措地站了起来。
魏姑姑已经预备好了太子的朝服,刚转身要出门,咦了一声道:“宿大人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