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放心吧,一定办到”
方静之嬉笑着应答,随后着梵音道“咱们走吧。”
梵音给县令夫人和众位夫人行了礼,便紧紧跟随其后出了大屋。
县令夫人没有多说,反倒是一旁吴县丞的夫人开了口“说起这杨志远倒是个奇人,听说他原本跟陈家小姐欲定亲,陈家才资助他去京中赴考,孰知得了功名归乡回来,还带了这么大个女儿”
“跟陈家不过之前听说他是陈家小姐的先生。”
“可资助了近百两银子呢,而且闺女守孝的事,倒是初次听说。”
吴夫人不过是起个头,接二连三便有人八卦的附和起来。
县令夫人淡然的神色一直都没吭声,可她一言不发,让这话题彻底的冷了场,其他人也不敢没完没了,原本喧闹的议论转而便鸦雀无声,都着县令夫人,生怕惹了她不悦。
见众人都瞧过来,县令夫人脸上又涌了笑,换了话题说起晚秋的梨果哪一个更甜,秋茶哪一道更纯。
众人一一附和,只有吴夫人没再开口,而是冷眼旁观,心中窃笑,尽管县令夫人没有对杨志远与陈家的事做以评价,但县令夫人可是个向来不喜忘恩负义之事的女人,枕边风儿,就不知怎么吹了
刚刚杨怀柳的一串佛珠,也算是白送了吧
梵音不知屋内又发生的事,跟随方静之出了门,往一旁的小花园行去。
方静之的孩童之心很重,还没有男女大防的意识,亦或许是对她一个秃头的小丫头不觉得需要防备,倒是边走边聊了起来。
“你为何要剃度”
这是所有好奇的人见到梵音必问的一句话。
“为母亲守孝。”
梵音回答的很简练。
“你读过什么”
“佛经,论语。”
梵音顿了半晌,“还听父亲讲过三十六计的故事。”
“杨主簿居然会给你讲这个”
方静之有些吃惊,连他的先生都未曾正式的讲过,而是他自己学的。
梵音道“父亲不会拘谨我读什么,闲言杂记也允我随意的,只要我高兴就好。”
“杨主簿真是好人啊。”
方静之满心感慨,随后自我安慰的道“不过你一个女子,不用科考,杨主簿自不会多约束,我要是也能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闲杂的都被先生收起来了,唉。”
梵音他,忽然问道“上一次县令大人还说允你去寻我父亲,请他为你讲科考和京中的见闻,为何一直没见你来”
“还有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方静之愣了,他一脸茫然的模样,应该是方县令没有告诉他。
梵音心中有了底,来方县令果真是在等着父亲去投奔他,所以没有主动的让方静之前去亲近。
就不知那一双木箸父亲送了没有县令又会是什么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