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奉官家之命前来查看情况,是何人敲的登闻鼓?”
一白面瘦脸公公朗声道。
“公公,正是臣妇崔姜氏。
因声名无故被毁,引得家宅倾乱,故前来状告度支中郞将孙友仁、提举常平司仓司王德正等人,望能寻求一个公道。”
那内侍上下打量了姜蓉两眼:“原来是崔夫人,你可有诉状呈上?”
姜蓉点点头,再次从怀中取出一份状纸,双手递给内侍。
那内侍看这诉状字迹遒劲豪迈,好奇问道:“这诉状何人所写?”
他见过崔御史的字,怎同这个有些相似。
姜蓉恭敬答道:“回公公,是臣妇自己所写。”
内侍点头,不再言语,转而看向府尹大人。
“登闻鼓一事,咱家会如实禀报给官家,大人您请先暂停审理此案,等待官家圣谕。”
“多谢公公。”
两人朝内侍道谢。
眼见着宫中的内侍如云一般飘来,又一阵风似的离开。
围观的百姓们不明所以,但他们都十分激动,莫不是官家要亲自审理此案?
不行,这好消息得回家去喊人。
但是此时外面已经挤得水泄不通,前面的人根本走不掉,后面的也挤不进来。
只能口口相传,将这第一线的八卦传递出去。
所幸登闻鼓院离皇宫距离很近,内侍来去匆匆,很快便带着姜蓉的状纸呈秉给官家。
官家看着眼前这熟悉的字迹,有些好奇地问道:“崔恒可也在?”
内侍摇头,知晓官家的意思,他答道:“现场只崔夫人一人,她自称这诉状为她本人亲自所书。”
“哦?”
官家有些新奇,他可是听说这姜氏出身不显,以前从没读过书的。
这才到汴京多久,就能自己写状纸?这字体还与她夫君的如出一辙。
鉴于这姜氏风评不佳,官家对于此事真假暂且搁置不论。
他与内侍耳语一番,转头看向台下的众臣,笑道:“王爱卿、孙爱卿。
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两人茫然若迷,疑惑地看向官家。
“崔恒之妻姜氏今日在登闻鼓院击鼓鸣冤,状告尔等,意在澄清谣言自证清白。
朕已决定,亲审此案。”
“官家,不可啊!”
台下立马有大臣跳出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