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郭大炮一个每月70多块工资的人,就算经常出去吃喝,也能攒下些家底,不至于郭大炮穿越过来,整个家只有几十块钱,全拿去还账了。
老头摇摇头,
“你还别人,那是你借的,应该还,我们还你,那是借你的,也应该还。
钱该还必须还,不过这份恩情,村里人不会忘。”
“五伯,我姓郭,也是村里的一份子,说什么恩情不恩情的,我死了,是要入祖坟的。”
郭大炮道。
老头笑了笑,
“放心,少不了你的地方。”
“但是钱呢,必须还,要不然以后村里再有事,找人借钱借粮什么的,人家想起以前曾经借过郭大炮的,没还,不管是因为你不要,还是村里没给,反正都没还,借钱借粮那人,会怎么想,会不会担心自己也这样,就不借给村里钱粮了,所以这个口子不能开。”
听完这番话,
郭大炮想起“子贡赎人”
的典故,
简直如出一辙。
“五伯,你读过书吗?”
“当然读过,小时候读过三年私塾。”
还钱的事就这么敲定了,
不过暂时还是还不了,村里没那么多钱,估计要下半年才行。
两人溜达往村里走,郭大炮路过他爹留给他的那套房,停下看看,院墙是木棍子扎的,房子是纯土坯房,只有两间半,还有一个驴棚。
因为长期不住,下雨漏水等问题,驴棚早已经塌了,就连正房也有坍塌的危险。
郭大炮在城里上班,住在四合院,村里的房没用,
当初他说过把房子给侄子得了。
他大哥不同意,
“这是咱爸当初定下的,咱爸说,你出去当兵,他当爹的也要给你置办一套结婚的窝,有房有地就有根,说句不中听的,等你死了,家里有套房,你有地方停,没房办事都不方便。”
郭大炮还能说什么,
留着吧,
看看要塌的房,郭大炮嘟哝道,
“这房看来要修修了,要不然今年雨季没准得塌。”
五伯仔细看了看,
“没用了,房顶的苇子都霉了,墙也灌水了,修还不如扒了重盖省事。”
“重盖啊,不值得啊?”
这句话刚说完,郭大炮脑海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五伯,我能不能用这里,跟村里重新换一块宅基地,我再盖一栋房子。”
既然没有修的价值,需要重盖,那就没必要在这盖了。
最大问题就是村里胡同太窄,显得憋屈。
“换宅基地,行啊,这事好说。”
五伯回答的轻松。
确实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