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
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展出来的流派。
晚唐五代以来军阀混战、武夫擅权,文化失序、道德沦丧,士风颓靡不振,可谓是“礼乐崩坏”
。
是以,于烽火后建立的宋朝急需重振道德、挽救士风,这是理学形成的一个大前提。
而在两宋期间,士大夫中存在着的功利主义、奔竞、苟且、奢靡浮华等风气,则是刺激理学形成的动力。
北宋末年,国难当头之际,上层不恤民情、不忧边事,只顾自己享乐,毫无忧国之心,终致北宋灭亡。
到了南宋,这种种不良风气又在士大夫群体中死灰复燃,乾道三年,宋孝宗下诏“戒士大夫因循苟且、诞谩奔竞之弊”
,可见这种风气确实广泛存在于士大夫中。
针对这些社会不良风气,也为了复兴儒家价值传统“修齐治平”
、奠定士人的道德根基,程朱等理学家在哲学上提出了“理欲之辨”
。
从时代背景和形成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出,“理欲之辨”
是对士阶层的期望和鼓励,它主要是寄希望于士大夫能够明辨公私正邪和义利,约束自身恶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与民争利。
】
论如何用几段文字同时创死两个朝代。
-
唐
“晚唐军阀混战、武夫擅权?”
李世民大为震惊,他还以为最大的问题会是世家,没想到居然是军队。
谁让武将坐大的,世家又去哪了?
-
北宋
赵匡胤心情十分苦涩。
原以为着火的只有别人家的房子,没想到自己家的也跟着着火了,还着了两次。
怎么以后的大宋听起来那么不对劲啊?
【既然理学的初衷是好的,那为什么我们之前提及的明朝思想家们要抨击理学呢?当然是因为,到了明朝的时候,理学已经生了质变。
在明朝,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其理欲观逐渐异化,即由内求诸己转变为外求诸人,由对个体道德修养的境界追求倒转为对社会群体的普遍约束法则。
当被用于高位者自我规束的标尺成为道德绑架普罗大众的工具后,理学,就有了“吃人”
的效果。
】
“做人,还是得先修自身的心性德行。”
王守仁摇头叹息,“向外求,误也!”
【封建礼教和僵化的程朱理学就像两座坟墓,扼杀天性,压抑情感,《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就活在这样一个腐朽教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