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贾宝玉同龄,只比贾琮大一个月。
春风轻拂,细雨绵绵,春意盎然。
正房大堂内,秦业老爷子正有条不紊地讲述着八股文的精义。
然而其子“秦钟”
的思绪,却早已飘向云端,全程心不在焉。
他的目光斜斜地,无聊之中不时投向同坐在身旁的贾琮。
只见他目不斜视,正全神贯注得听着,十分专心。
秦钟更觉无趣,只得打起盹儿来。
上,台前。
秦业侃侃讲道:“《审视题目》是写时文最的要,琮儿你那篇‘狗吠’,我已审阅。
大致可圈可点,故此四书不必再多讲,今日重点题目。”
贾琮不可置否的点头,暗道:“只有将四书读熟读通了,破题才有基石。
好比万丈楼宇起于平地,庆幸的是这一步他早已通关了。”
“自南宋时定下八股,时至今日题目已被用滥、用乱。
洪武朝时期为防止、杜绝题目重复,更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截搭题’。
如孟子舆的‘王出令,反其旄倪’,考官截作‘王出令反’。
考生若不得其意,误以为是,那便是毁谤朝廷!
不可不慎。”
说到此。
秦业顿了顿,沉声道:“至今朝的学政出题,观近顺天府来几科也有前朝的弊病。
列如《论语》中‘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不亦君子乎?’
共有三节,三节都可截也可分开截。”
贾琮竖起耳朵认真聆听,这些虽然都是最基础的东西。
与他前世所知一一印证,但并未因此不经心。
秦业的目光一直在留意他,此番见之愈满意:“你有何疑问,尽可道来。”
“是,先生。”
贾琮一直暗揪的心放下大半,许是秦业的性情,又或许是囿于贾家门第。
秦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刻板刁难。
贾琮提出疑问:“先生,像这种截搭题虽然出自四书。
然而却胡乱混淆,学生拙见,认为不是圣贤思想了”
秦业昨儿就见识过了他的聪慧,此事不愿多谈。
淡淡道:“《易经》有先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同一事物但凡长久,必生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