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知兴替,明得失。”
随后,朱元璋目光微转,望向朱棣,加重语气道:“汉之宦官与外戚之祸,犹在眼前。
宦官本为内侍,却干政朝堂,外戚本应辅政,却常夺权柄。
此二者,皆因皇权不稳,制度不全所致。”
朱棣无语望天,这一茬什么时候才能揭过。
刘基再次发言:“陛下,宦官与外戚之所以能干政,多因皇帝年幼或病弱,无法亲政,使他人得逞。
臣以为,当立规矩,皇帝年幼,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需朝中重臣共辅,以制外戚。
同时,坚决执行陛下之命,宦官只司内廷,不得干政。”
户部尚书补充:“陛下,经济乃政治之基。
若外戚或宦官掌握经济大权,其力将倍增。
故臣建议,加强国家之财政管理,确保经济大权在朝廷,而非私有。
同时,严格限制宦官和外戚之经济活动,防其以经济手段扩政治之影响。”
朱元璋听罢,深思熟虑后说道:“吾朝之制,更需从根源处着手。
一是要强皇权,确保皇帝能亲政,禁止外戚与宦官之干政机会。
二是要建立监察体系,宦官与外戚,越权者,严惩不贷。
三是要选拔忠诚有能之士,使其在朝中发挥作用,制衡外戚与宦官。
四是要兴教化,使官员明了,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方为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