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些程序员的电脑也是乱七八糟,后门被开得一塌糊涂。
于广生自己可能就是这种类型。
所以他只能依靠当初和他一起搭伙干这件事的泥鳅。
他和泥鳅是大学本科一个室友的哥们,只不过后来泥鳅做了白领程序员,在一个小公司负责技术安全,而他则去国外读了个博士,做的图像相关。
这期间他们的联系一直没有断。
“我问了,不是圈子里的人做的。”
泥鳅毕竟是做安全相关,也因此熟知国内圈子里的黑黑白白。
那些所谓的黑客,或者是安全技术人员,稍微有点真材实料的,或者势力比较大的都不是什么秘密。
而且各自有各自的地盘,领域观念极强。
就算大家不知道他在现实中的身份,也至少知道个代号,能联系到。
出了事情要调查是谁的手笔并不是难事。
“不是?”
“是啊,广生。”
泥鳅笑了一声道,“其实这事儿不用问我也知道是个什么结果。
搞微博盗号的这些人,现在也就是收钱做广告而已,比如用盗号去关注其他人,或者发布广告信息。
根本连密码都不会改。
现在人都聪明了,做那些破坏的费力不讨好,来钱还慢,谁去做啊。”
事实上泥鳅问的所有人都是这么跟他说的。
到后来他也觉得自己这么问挺傻的。
于广生的脑子转得很快,泥鳅跟他这么一说他立刻就明白了,并很快转换话题:“当时拿这套程序找你的人,你确定他没问题?”
泥鳅大汗:“当然没问题,都料理好了!
掠夺者那边钱已经全部到位,也签了秘密协议。”
这套技术确实都不是他们发明的,而是来自一个名叫掠夺者的国内黑客。
当时谈好的条件便是于广生出两百万,从此买断这个技术的所有权,以后关于这项技术的一切都与掠夺者再没有关系了。
掠夺者在圈子里的名气还算响亮,并且不是第一次做这种生意。
他为整套技术提供了半包装的代码以及详细的文档和说明,只有两个核心内核是封装的,于广生他们只拿到文档说明,而没有获得代码。
这让他们在当时有些不爽。
无奈这项技术实在太诱人,而无论他们怎么讨价还价掠夺者也不松口。
最后于广生也只好接受这个条件。